住房市值超300亿央行副行长、政协委员呼吁财富该搬家了
住房市值超300亿央行副行长、政协委员呼吁财富该搬家了
回顾过去20年的楼市发展历程,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相关数据显示,2000年全国平均房价仅为19元每平方米,而到了2020年平均房价已经升至元/平米,上涨了0%。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,买房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,意味着大半生积蓄都要投入其中。由此可见,居民财富已经跟房地产深度捆绑,房改至今已过去20余年,如果把全中国的房子加在一起,值多少钱?
前不久,任泽平发布的报告给出了答案。根据测算,在2019年,中国住房市值为9万亿元,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报告来看,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.1万亿元,相当于GDP的3%。其中一线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5%、%、%,人均住房市值分别为113、、14万元。仅北上广深四个城市,住房市值就占据了全国的1/4,且达到了人均“百万富翁”的水平。
由此至少可以说明三个问题:k22,楼市的财富管理问题。如今很多人都将房产作为抗通胀的工具,手里只要有了多余的闲钱就投入到房产之中,形成了盲目的刚性兑付崇拜。在楼市中常常有这么一句话,买涨不买跌,反映的就是这种心态。与此同时,也缺少相应的合适长期储值工具。
第二,执行层面的利益驱动问题。也就是广义上的购房者,包括刚需以及炒房客在内。从市场整体供需关系来看,真正有需求的购房者已经越来越少了,但买房子的人却越来越多,如今10个购房者中至少有7、8个都是用来炒房投资的,正如玻璃大王曹德旺说的一样,房产已经成为有钱人之间“击鼓传花”的游戏,有利可图的同时谁都不想成为“最后一棒”。第三,财富加速往房地产集中,与此同时一线城市房产越来越稀缺,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不匹配。房价并非由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决定,而是由全国高收入人群决定的。
前不久的博鳌论坛上,央行副行长李波发言道:我国现在的居民储蓄大量集中于银行账户和房地产上,这不够健康。应把一部分储蓄吸引或安排到养老金账户中。养老金账户通过专业机构管理可以做长期资本配置,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配置到股权。
无独有偶,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也提出了相似的建议:当前,超过2/3的民间财富聚集在房地产上,处置不当会对老百姓财富带来巨大伤害。因此需要借鉴成熟市场经验,有序引导其转入金融资产,并在过程中提供居民财富安全保护。
也就是说,无论是央行副行长还是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都开始呼吁,居民沉淀在房地产里面的财富,是时候“搬家”了。事实上,这点也早已成为业界共识,早在3月份的发布会上,银保监会郭树清就强调了很多人买房子并不是为了居住,而是为了投资和投机,一旦市场发生动荡,个人财产就会遭到很严重的经济损失,个人贷款无法还上增加银行坏账,坏账过多超过银行负荷,银行也会破产倒闭,影响十分深远。
回顾一下近些年来发生的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,几乎每次都与房地产脱离不了干系。以上世纪年代日本房地产经济泡沫危机为例,随着19年“广场协议”签订,大量资金流入日本楼市,房产迎来一轮又一轮的猛增,人们纷纷买房投资,19年日本平均房价达到了万元/㎡,而泡沫最严重的东京区,房价是现在东京房价的100倍以上,仅东京23个区的房地产市值,就相当于整个美国的房地产市值。
但好景不长,随着外资撤离,日本采取了直接刺破楼市泡沫的方式进行调控,房价开始大跌,买二手房搬家纷纷倒闭,大量员工失业,无力偿还房贷只能将房子拿去拍卖,但没有人接手,于是房价越来越低,最终卖出去的金额不足以抵房贷,大量购房者失去了房子,还背负着几百万的房贷,银行坏账增加纷纷倒闭,经济危机爆发。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,如今很多日本居民宁愿租房也不愿意买房。
虽然我国楼市泡沫程度远不及日本当年,但也需要防患于未然,居民的大部分资产集中在楼市,一旦出现动荡,这些资产相当于直接“蒸发”了。因此正如央行副行长李波以及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呼吁的一样,需要让这些资产“搬家”。那么问题来了,数百万亿的资产能搬到哪里?
对此,央行副行长给出了一个思路:养老金账户。20世纪年代以来,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。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年的万增加到2000年的万,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.%上升为6.%,进入21世纪后,增幅进一步增加,2019年我国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已达12.6%。但与此同时,我国养老金规模只在10万亿级别,仅为美国的10%。因此,在未来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的同时,将财富引入到压力巨大的养老金账户中,可以说是“未雨绸缪”。
除了将楼市的钱引入养老金以外,债转股、指数基金、国债、股权同样是可以参考的选择。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认说过,为保持自己的投资安全,投资房产千万不要超过总资产配置的%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科维茨也说过:投资者必须平衡风险和收益,进行资产配置,以达到最优的投资组合。因此目前来看,房产占据家庭总资产比例过高并不是一个合理现象。
如今很多家庭都背负着高额房贷,不敢消费、不敢生病、不敢离职已经成为常态。但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先来临,一旦需要用钱的紧急情况的时候,手里一时拿不出钱来,也只能忍痛将房子低价抛售,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损失。而另一方面,当前楼市整体需求已然不足,但住房供给源源不断,或许多年后房价已经不再是问题,但多余的房子该如何处理?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。